少年听雨歌楼上
是谁和谁的心 / 刻在树上的痕迹 / 是谁和谁的名 / 留在墙上未曾洗去 / 是谁给谁的信 / 藏在深锁的抽屉 / 是谁和谁的身影 / 留在泛黄的相片里 ——周治平《青梅竹马》
有一个深夜,听着音乐躺在床上一直没能睡去,在黑暗中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小庭院。我记得父亲在小庭院的南面开了两行地,种了一些蔬菜;庭院的北面与东面的角落边搭了一间小小的房子,用来做储藏室;储藏室的门开在西面,门前搭了一个葡萄架,葡萄的枝藤蔓延着,夏天的时候可以在葡萄架下乘凉;在东面的地与储藏室之间我种了三株桃树,每到春天三四月间,桃花盛开,我放学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便是到桃树去看桃花。后来,我又把其中两株桃树搬迁去了外婆家的后院,外婆家在郊区,后院有一条河经过,河边还有两株梨树,也不知道是何年种的,好像在我父母结婚前早已经有的了。河边还有几株樱桃树,樱桃成熟的时候,可以摘来吃。梨也是。在我搬迁过去的桃树边上,有一棵很大的芭蕉树,也会长出小小的那种香蕉,但好像从来都是不吃那些小香蕉的。其实我很想在家里的小庭院里开出一条小小的人工小河沟,可以感觉那种隔岸观桃花的景象,但父亲未置可否,最后直到我们搬离那边也没有实现我这少年的小小梦想,心底总有些许的遗憾。
在高度城市化的建设中,城市里越来越寸土寸金,这样的梦想只能在偏僻的小乡村去实现了。高端的别墅且不论它的价位是否承受得起,极度的统一管理限制了个体对于庭院自主按个人偏好的设计开发,即使别墅园区的整体设计犹如世外桃源,山水俱全。从那边搬离后,迁入的新房子里倒是依旧有个小庭院,只是那个庭院真的只是一个小庭院了,只有五十平方左右的面积。刚搬进去的时候,还想着在院子里敲掉一些水泥再栽种一株桃树,但后来因为母亲的离开,再也没有心思去想着弄这些了。好像在很长时间以后,我在院子的西南角落边堆上了一些些土,然后种上了几棵葱,任其在风雨中自生自灭了。而我的少年时代也就这样漂漂地过去了,留下一些淡淡的记忆偶尔的被想起。
念小学的时候,觉得好玩在家里养过两只小鸭,放学回来也会在小庭院里逗两只鸭子玩,有时候看着他们,心里会念起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这样的内心感受。小时候在外婆家住了一年多,受舅舅的影响从小学习古文,只有从生活中的见闻联想到古文诗句的时候,才特别真切地感受到古文的那种韵味。鸭子好像特别能吃,成长得也特别快。后来有一天,其中一只突然抽搐着死了。死之前,另一只一直在边上叫着,虽然不明白他的叫唤是什么意思,但那时候总想着可能是在呼唤或者道别。我把死去的那只埋在了院子的东南角落里。傍晚放学回来看着另一只独自终老,心里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。即使再华丽与情深的相遇,然终有告别的那天。世间万物皆如此。我已经想不起另一只鸭子最后是过了多久死的了,但先前那只的死亡,那种非正常死亡在我年少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记忆。再热闹的过往,再繁华的景象,最后,都会在生命的荒芜中逐格淡出。永远有多远,对个体的生命来说,最多也就是一生。一生的短长,指尖可数。有一天,所有的记忆都会定格,然后在瞬间里一并消失。就算情深几许,执手如誓,也是抵不过生死的。
“我们要再见了,善生。”在安妮宝贝的小说《莲花》中,纪善生的梦里苏内河如此对他说道。这样的淡然,让人内心生出疼痛。年少的时候,曾经对生死的概念有过太多的深究。后来才明白,这种深究毫无意义。该说再见的时候说出再见,人应该随时有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。就像《红色恋人》中靳解释的那样“把死亡当作回家”。
一直不知道人对于记忆的深度有多少,我经常会想不起很近发生的事情,而对久远的记忆却是异常清晰。我现在都能很清晰地记得童年的很多事情与经历,包括一些当时的心情与想法。但在我内心中一直觉得,这些记忆在逐渐老去的年月里会被一些一些的格式化掉,然后彻底地忘却。好像这些发生过的事情与我毫无干系。上段时间的某一天,也是深夜,突然脑海里出现他微笑的一个形象,但却怎么也想不起那是哪一次的相见,只是模糊地记得好像是在上海。或许,记忆亦有天意注定。记得还未忘记的,忘却不再记得的。生老病死,悲欢离合。繁华背后荒凉急落的断续弦音。
整理房间的时候曾翻出中学时代的学生证、借书卡等一些证件和两本毕业纪念册。这些东西都记载了那些过往的日子。好像并不遥远,然而却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。记得以前老师总跟我们说,中学年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,虽然至今仍未能赞同此观点,但中学年代的确是很美好的一段时光,简单而单纯,至少对于我来说。看着毕业纪念册上同学们留下的千篇一律的祝福,我怎么也想不起我曾在他人的纪念册上留下了什么样的话语。当然如今他们也不会记得在我这里所写下的这些。一切好像还在眼前,而一个转身却已是踏入中年。
想起蒋捷在《虞美人·听雨》中写道: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断燕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”
今天在邮件里收到一个pps文件,标题叫作“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你”,想起了一些旧日单纯的岁月与往事,遂写下这些。
看过了一场精彩的烟火表演 / 我接受了你毫不眷恋的道别 / 突然间想起你曾经许下的誓言 / 在这熙来攘往热闹的淡水河边 / 从此不再相见 / 不再相见 / 你说谎的眼象烟火 / 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/ 一瞬间 ——郑智化《淡水河边的烟火》
还没有评论